《浙江农业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物联网在浙江现代农业发展中应用的探讨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信息新技术,被称之为世界信息产业的第3次浪潮。其用途已遍及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工业监测、智能交通、卫生健康和政府工作等多个领域。同样,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也有了应用,如监视农作物灌溉、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环境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值等,正如20世纪80年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一样,物联网必将深刻影响现代农业的未来。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以建设效益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胆创新经营机制,切实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发展实力显著提升,为建设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物质基础。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已列入浙江省“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因而探讨物联网与浙江省现代农业应用的有机结合,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及其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中第1次提及“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一词,美国IBM曾提出了“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2009年8月,温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特别是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Time Division- 图1 物联网的结构 像人类感知系统一样,物品要能够彼此“认识”和“交流”,就必须通过像“神经系统”一样的物联网,使物品具有辨识,感知,思考的能力。在实现物联网技术功能过程中,必须具有4大关键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 le Access)技术相融合。 何谓物联网?综合现有论述,可以将其定义归纳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2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图1)[1]。技术:物品标识技术——RFID电子标签;物品感知技术——泛在传感器;物品思考技术——智能组件(如智能家电和智能机器人);以及物品信息嵌入技术——纳米技术。 2 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之地”之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太湖之南,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1 840 km。境内有一条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河曲折,故称浙江。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km2,约占全国的1.06%,是面积较少的一个省份。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2]。 浙江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浙江农业历史悠久,孕育了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农业文化,多元化种养、多模式栽培特色明显。农业主要产业有粮油、畜禽、蔬菜、茶叶、果品、茧丝绸、食用菌、花卉等。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全面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粮食生产和主导产业培育,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切实强化依法监管和为农服务,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大致有以下3个特征。 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已经到了关键性阶段,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手段,以增加收入为目的方向发展;二是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向注重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方向发展;四是外向型农业快速推进,向适应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型农业方向发展;五是农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0 007元,率先在全国各省区突破万元大关,连续24年居全国省区第一。 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57.6%,根据《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预计在2020年全省城市化率将达到72%。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转化的过程[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进。一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发展二、三产业;二是把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建设与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放开小城镇户籍;三是加快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相互配套;四是一大批从事二、三产业的工商企业主成为新型的民营农业企业主,改变了农民的主体结构,带来了资金、科技、人才和信息,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五是拓展了农业的功能,各种形式的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不断涌现。 虽然浙江省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推进不平衡,有些欠发达地区还处在传统农业阶段;二是农业土地资源紧缺且逐年减少,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面临着生产经营规模细碎化的严峻挑战;三是农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田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强,旱涝保收面积仅占全省耕地的65%,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产销环节间缺乏有机的协调和配合;五是农业应用科技研发滞后,内源发展动力不足,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亟待新技术支撑。 以上所述情况,既为物联网在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应用奠定了相应的基础,同时,也对新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要求。 3 物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如今,传统农业的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严重不足且普遍浪费,环境污染,产品种类需求多样化等诸多问题使农业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4]。 物联网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早在1988年,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便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这一概念集合了3S技术,网络,虚拟技术等多项技术,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且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交换信息。物联网正是继承了这一概念,通过计算机、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到今天而产生的集成性创新技术。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的一个分支,它利用现今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信息的获取,通过智能农业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与农作物栽培管理、畜禽饲养、施肥、植保及农民教育相结合,提升农业生产、管理、交易、物流等环节智能化程度,从而可以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农业物联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农业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环保的根本途径,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农业迈向21世纪的最佳选择。 4 关于物联网在浙江现代农业发展中应用的几点探讨 应用物联网是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商业周刊》认为物联网是全球未来4大技术产业之一,是21世纪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21项技术之一。2009年10月,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部分核心技术。根据规划,我国到2020年将投入3.86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研发。目前,物联网在农业方面应用的项目已有很多,如土壤养分和墒情监测,为作物选择和耕种方式提供指导;粮情信息监测,为监管部门科学决策保护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数据;农业大棚温室监控和田间自动化管理,通过连续监测土壤湿度数据,实现多点同时滴灌补水;农民可以通过3G手机接入信息数据库,根据专家们开好的科学种田“处方”,用计算机对灌溉、施肥、温度和湿度等进行控制和管理等。作者认为,虽然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必将提高农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实现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增强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村城市化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技术支持。 应高度重视物联网在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新疆、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等地建立起26个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大田作物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农业继承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2000年11月,中国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测产系统画出了中国第1张“精准农业”产量图;2006年,中国水产业在浙江省推出了鱼类产品智能防伪卡——千岛湖“淳牌”有机鱼身份证,实现了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跟踪管理;2009年9月,金卡猪的上市,使成都市民有幸成为全国第1批吃到通过RFID电子标签对猪的养殖、宰杀全过程实施溯源的“电子猪肉”的市民;2009年10月,江苏大闸蟹成功利用RFID二维码溯源系统追踪其品质。但从总体看,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刚刚起步,更多还处在试验和尝试阶段。作者认为,处在这一时期,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毕竟,实现物联网的理想仅靠企业推动是不可能的;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向社会,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宣传新技术及使用新技术带来的实惠;从事为农业服务的科研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方案,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 总体规划,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物联网作为一项现代新兴技术,是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并不是说能马上全面推进。浙江省是物联网技术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以杭州市为例,杭州已经运行的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公共电梯管理、混凝土生产运输监控等项目,都运用了物联网技术。2011年9月28日,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这意味着,浙江省物联网的发展要告别“单兵作战”的零散格局,以一个整体的形态发展。在当前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物联网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对社会信息化程度要求高,而社会的适应能力还需要一个不断认识和提高的过程;其次,目前成本相对还比较昂贵,如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电子标签和实施RFID所需的基础设施的成本,阅读器的购置等,农产品的本身附加值并不大,盲目使用物联网技术,只能使其成本急剧攀升。为此,作者认为,应用物联网技术,不要一窝蜂的广泛推广,应围绕本地优势与特色产业,统筹考虑,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应采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成果,选择关键领域,扶持有广阔应用前景或一些高附价值的农产品;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建设,提高农业的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业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使人们看到实惠;应在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时候,同步研究其推广应用,防止出现研发和应用脱节;应紧密关注国际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沿和动态,为我们提供借鉴。 5 小结与展望 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设备的价格持续降低,管理方式的不断深化,物联网业务将走向全面应用。浙江省无线通信覆盖面越来越广,网络条件越来越成熟,为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农业是物联网的一块重要领域,虽然硬件条件逐渐成熟,但还是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虽然浙江省有许多优秀的计算机领域的人才,也有许多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但是两者兼而有之却非常少,这样在应用的结合点上就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其次技术不够成熟,虽然物联网的硬件条件越来越成熟,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软件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已开发的系统存在领域窄,稳定性、可靠性不够高等缺点。再者浙江省的一些偏远山区,互联网的部署条件十分艰难,信息的传递相对阻塞,在山区中传感器的分布也是一大问题,现在传感器大都用在大棚或者田块中,适应山区环境的传感器有待研究开发[5]。最后物联网的标准在国内还没有统一,因此在开发物联网核心技术时要注意与国际接轨。 农业物联网作为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一定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结合浙江省农业的特点,规划好未来的蓝图,实现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一步一步推广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展望未来,国家与政府已经把发展物联网“感知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同时明确了农业物联网“感知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来推动浙江省物联网农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感知、稳定传输与智能管理。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信息新技术,被称之为世界信息产业的第3次浪潮。其用途已遍及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工业监测、智能交通、卫生健康和政府工作等多个领域。同样,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也有了应用,如监视农作物灌溉、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环境状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有关土地的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pH值等,正如20世纪80年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一样,物联网必将深刻影响现代农业的未来。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以建设效益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胆创新经营机制,切实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发展实力显著提升,为建设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物质基础。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已列入浙江省“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因而探讨物联网与浙江省现代农业应用的有机结合,有其重要现实意义。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及其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中第1次提及“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一词,美国IBM曾提出了“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2009年8月,温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特别是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Time Division-图1 物联网的结构像人类感知系统一样,物品要能够彼此“认识”和“交流”,就必须通过像“神经系统”一样的物联网,使物品具有辨识,感知,思考的能力。在实现物联网技术功能过程中,必须具有4大关键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 le Access)技术相融合。何谓物联网?综合现有论述,可以将其定义归纳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2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图1)[1]。技术:物品标识技术——RFID电子标签;物品感知技术——泛在传感器;物品思考技术——智能组件(如智能家电和智能机器人);以及物品信息嵌入技术——纳米技术。2 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之地”之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太湖之南,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1 840 km。境内有一条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河曲折,故称浙江。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km2,约占全国的1.06%,是面积较少的一个省份。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2]。浙江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浙江农业历史悠久,孕育了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农业文化,多元化种养、多模式栽培特色明显。农业主要产业有粮油、畜禽、蔬菜、茶叶、果品、茧丝绸、食用菌、花卉等。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全面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粮食生产和主导产业培育,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切实强化依法监管和为农服务,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大致有以下3个特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已经到了关键性阶段,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手段,以增加收入为目的方向发展;二是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向注重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方向发展;四是外向型农业快速推进,向适应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型农业方向发展;五是农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0 007元,率先在全国各省区突破万元大关,连续24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57.6%,根据《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预计在2020年全省城市化率将达到72%。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转化的过程[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进。一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发展二、三产业;二是把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建设与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放开小城镇户籍;三是加快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相互配套;四是一大批从事二、三产业的工商企业主成为新型的民营农业企业主,改变了农民的主体结构,带来了资金、科技、人才和信息,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五是拓展了农业的功能,各种形式的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不断涌现。虽然浙江省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推进不平衡,有些欠发达地区还处在传统农业阶段;二是农业土地资源紧缺且逐年减少,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面临着生产经营规模细碎化的严峻挑战;三是农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田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强,旱涝保收面积仅占全省耕地的65%,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产销环节间缺乏有机的协调和配合;五是农业应用科技研发滞后,内源发展动力不足,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亟待新技术支撑。以上所述情况,既为物联网在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应用奠定了相应的基础,同时,也对新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要求。3 物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意义如今,传统农业的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严重不足且普遍浪费,环境污染,产品种类需求多样化等诸多问题使农业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4]。物联网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早在1988年,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便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这一概念集合了3S技术,网络,虚拟技术等多项技术,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并且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交换信息。物联网正是继承了这一概念,通过计算机、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到今天而产生的集成性创新技术。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的一个分支,它利用现今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信息的获取,通过智能农业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与农作物栽培管理、畜禽饲养、施肥、植保及农民教育相结合,提升农业生产、管理、交易、物流等环节智能化程度,从而可以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农业物联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农业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环保的根本途径,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农业迈向21世纪的最佳选择。4 关于物联网在浙江现代农业发展中应用的几点探讨应用物联网是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商业周刊》认为物联网是全球未来4大技术产业之一,是21世纪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21项技术之一。2009年10月,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部分核心技术。根据规划,我国到2020年将投入3.86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研发。目前,物联网在农业方面应用的项目已有很多,如土壤养分和墒情监测,为作物选择和耕种方式提供指导;粮情信息监测,为监管部门科学决策保护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数据;农业大棚温室监控和田间自动化管理,通过连续监测土壤湿度数据,实现多点同时滴灌补水;农民可以通过3G手机接入信息数据库,根据专家们开好的科学种田“处方”,用计算机对灌溉、施肥、温度和湿度等进行控制和管理等。作者认为,虽然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必将提高农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实现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增强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村城市化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技术支持。应高度重视物联网在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新疆、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等地建立起26个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大田作物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农业继承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2000年11月,中国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测产系统画出了中国第1张“精准农业”产量图;2006年,中国水产业在浙江省推出了鱼类产品智能防伪卡——千岛湖“淳牌”有机鱼身份证,实现了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跟踪管理;2009年9月,金卡猪的上市,使成都市民有幸成为全国第1批吃到通过RFID电子标签对猪的养殖、宰杀全过程实施溯源的“电子猪肉”的市民;2009年10月,江苏大闸蟹成功利用RFID二维码溯源系统追踪其品质。但从总体看,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刚刚起步,更多还处在试验和尝试阶段。作者认为,处在这一时期,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毕竟,实现物联网的理想仅靠企业推动是不可能的;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向社会,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宣传新技术及使用新技术带来的实惠;从事为农业服务的科研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方案,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总体规划,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物联网作为一项现代新兴技术,是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并不是说能马上全面推进。浙江省是物联网技术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以杭州市为例,杭州已经运行的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公共电梯管理、混凝土生产运输监控等项目,都运用了物联网技术。2011年9月28日,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这意味着,浙江省物联网的发展要告别“单兵作战”的零散格局,以一个整体的形态发展。在当前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物联网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对社会信息化程度要求高,而社会的适应能力还需要一个不断认识和提高的过程;其次,目前成本相对还比较昂贵,如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电子标签和实施RFID所需的基础设施的成本,阅读器的购置等,农产品的本身附加值并不大,盲目使用物联网技术,只能使其成本急剧攀升。为此,作者认为,应用物联网技术,不要一窝蜂的广泛推广,应围绕本地优势与特色产业,统筹考虑,制定规划,分步实施;应采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成果,选择关键领域,扶持有广阔应用前景或一些高附价值的农产品;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建设,提高农业的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业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使人们看到实惠;应在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时候,同步研究其推广应用,防止出现研发和应用脱节;应紧密关注国际农业物联网发展前沿和动态,为我们提供借鉴。5 小结与展望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设备的价格持续降低,管理方式的不断深化,物联网业务将走向全面应用。浙江省无线通信覆盖面越来越广,网络条件越来越成熟,为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农业是物联网的一块重要领域,虽然硬件条件逐渐成熟,但还是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虽然浙江省有许多优秀的计算机领域的人才,也有许多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但是两者兼而有之却非常少,这样在应用的结合点上就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其次技术不够成熟,虽然物联网的硬件条件越来越成熟,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软件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已开发的系统存在领域窄,稳定性、可靠性不够高等缺点。再者浙江省的一些偏远山区,互联网的部署条件十分艰难,信息的传递相对阻塞,在山区中传感器的分布也是一大问题,现在传感器大都用在大棚或者田块中,适应山区环境的传感器有待研究开发[5]。最后物联网的标准在国内还没有统一,因此在开发物联网核心技术时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农业物联网作为国家物联网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一定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结合浙江省农业的特点,规划好未来的蓝图,实现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一步一步推广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展望未来,国家与政府已经把发展物联网“感知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同时明确了农业物联网“感知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来推动浙江省物联网农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感知、稳定传输与智能管理。参考文献:[1]硅谷动力[EB/OL].http://www.enet.com.cn/.[2]浙江省农业信息网[EB/OL].http://nyt.zj.gov.cn/htmL/main/gb2312/index.htmL.[3]徐萍,卫新,王美青,等.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287-291.[4]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精确农业系统应用研究[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c934a088680203d8ce2f24d1.htmL.[5]孙忠富,杜克明,尹首一.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2010(5):5-8,21.

文章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网址: http://zjn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3025.shtml


上一篇: 奔向希望的田野:记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许跃
下一篇: 地质学论文_陆相细粒沉积岩与古土壤深时气候分析方法综述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浙江农业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